2022-02-23 02:42 | 访问量:0 | 【字体:大中小】 | 【打印文本】 | 分享到: |
初春明媚的阳光暖洋洋照在大地上,让万物蓬勃生长。在乡城县然乌乡纳木村村民卓玛一大早便起来了,吃完早饭后,从打扫卫生、喂养牲畜、农田春耕,一天的生活有条不紊地拉开帷幕。
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——纳木村
近年来,乡城县纳木村依托查呈沟天沐温泉4A级景区建设,以“小、特、精”为线路,通过“农村变景区”“农民变股东”两大转变,持续打造美丽经济,推动乡村振兴,谱写了一篇农旅交融的“新桃花源记”。2022年1月,纳木村被评为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。
汇就山水田园画,“山、水、人”融入自然和谐
走进纳木村,整齐的白藏房像颗颗珍珠点缀在山林间、干净的村道穿插在其间犹如洁白的哈达、路边花儿露出含苞待放的花蕾、田野间人们愉悦地劳作,浑然一体,犹如绝美画卷。
偏僻贫困村如何“凤凰涅盘”?这一切,还得从脱贫攻坚说起。
“我们这里以前路都是坑坑洼洼的,垃圾成堆,一到晚上伸手不见五指,加上离县城又远,别说其它地方的人来,就连一些本村的人都留不住。”回忆过去,驻村干部喻晓飞仍心有余悸。
为了改变现状,借助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实落地,纳木村开展进村入户水泥路面硬化和村民庭院实现园林化改造,加力推进全村主要河道、水渠的护砌整修及村道绿化工程,太阳能路灯也逐渐点亮了漆黑夜晚,纳木村也悄然与大自然融入于一体。
欢迎游客进村旅游
基础设施逐步改善,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得紧跟而上。为此,纳木村以实现“适应新环境、改变旧习惯、梳理新观念、争做文明人”为目的,在全村开展了以“新时代、新生活、新风尚”为内容的“三新”文明创建,村民的思维也逐渐得到转变。
“自从开展‘三新’文明创建后,村里的农闲时节聚在一起打牌喝酒的人少了,大伙都喜欢去村里的活动室看书、打篮球了,和以前比,变化实在太大了。”喻晓飞介绍说,借助“农牧民星期天”“农民夜校”等载体把课堂搬到村里,把宣讲送到群众眼前,全村党员还带头开展“三新”文明创建,村里面每个星期都要组织人员清扫卫生,对每家每户进行卫生评比,让大伙共同参与。
如今的纳木村,正如陶渊明笔下所书:“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
解锁农旅交融密码,“小、特、精”更加富有颜值
村庄“靓”起来了、环境“美”起来了,也渐渐吸引着不少外出务工的青年回村创业。
虽然,外出青年回村了,如何让更多村民有一条新的增收渠道,也不能成天围在耕地旁转,成了村“两委”一干人最棘手解决的问题。
在经过多方摸索后,在乡里头的大力支持下,一条“小、特、精”的农旅融合美丽经济悄然应运而生。
“我们村位于乡政府南面,距县城33公里海拔2950米,全村共有91户525人,基于地处偏远,人口偏少,居住分散,我们要有一条符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才行。”据村支部书记益西介绍,村里面以前也尝试着发展过大型产业,但都以失败告终,在总结经验后,村里开始走“小、特、精”的思路。
什么是“小、特、精”发展思路,然乌乡政府乡长罗姣解释说,所谓“小、特、精”发展思路是依据这里的具体地理位置所定,没有其它地方大块的土地,而且人居比较分散,种养殖业形不成大的规模,为此从每家每户小种养殖入手,发展蜂蜜、苹果、糌粑等特色产品,然后乡上进行精品品牌打造。
结合纳木村所处地理位置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的必经之地,同样也是查呈沟天沐温泉4A级景区必经之地,村“两委”也把农产品作为旅游消费必要物品,打造红色旅游文化,开展农村旅游拍摄观光及入户采摘体验等目前村里已建成休闲、娱乐等为一体的藏式民宿2家。
随着乡村振兴的到来,省道S460线的全面贯通。然乌乡建成占地150平方然乌山河 SHOP,解决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方面,预计能同时段容纳30-40名游客。
同时,店内提供中餐、简餐、藏餐和特色饮品,展示水磨糌粑、野蜂蜜等特色旅游伴手礼和应季水果,提供风光拍摄、水磨糌粑体验、查呈沟马帮服务、查呈沟帐篷搭建服务、藏式民居参观体验以及小众线路推荐和安排。
为此,纳木村也抢抓机遇,以每户1000元的标准入股然乌山河SHOP,让村民变成股民。
“借助乡村振兴的春风,下一步,我们还将依托我们村里旖旎的自然风光,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,把‘小、特、精’做得更为细致,让游客流连忘返。”第一书记洛绒丁真如是说。
(吴远胜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杨琦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|